2012年9月10日 星期一

0812台東太麻里—瀧溪站的故事






 
    從台東來到瀧溪站,一天只有4班莒光號,當我來到瀧溪站時馬上面臨如何到達土坂村的南迴健康關懷促進協會(屬於達仁鄉),因此詢問值班副站長交通的問題,他建議我直接請南迴協會的人來接我比較快。
    在等候的時間裡,我問副站長本站為何叫做瀧溪?他說這裡地名原稱「大溪」行政區域隸屬太麻里鄉(公車站牌就是叫做「大溪」),是因為鄰近有一條溪叫做「大竹溪」,因此得名「大溪」,但與桃園大溪一樣,所以台鐵在1992年創站的時候捨棄大溪這個名字。後來台鐵想用大竹溪的「大竹」為站名,但是不受到當地人的支持,所以在往大武的方向看到「大竹隧道1號」「大竹隧道2號」,這跟其他站「金崙隧道1號」「金崙隧道2號」一樣,以「站名」來命名隧道名稱。後來有人建議,鄰近有兩個原民部落「瀧部落」與「溪部落」,就把它們合併起來稱為「瀧溪」,如此才確定名稱。
    我覺得副站長是一個用心的人,他說因為瀧溪站的車班很少,有些遊客如果錯過班次,就不知道要去哪裡搭車,因此他把「鼎東客運」「國光客運」及鄰近「大武站」的車班全部都整理起來,讓乘客比較方便取得交通訊息。他說大概在2002年左右,台鐵有想廢站,在居民的極力爭取下,還是保留下,但是在2009年,廢站的想法依然被台鐵上層考慮,因此,瀧溪站的存廢看起來岌岌可危。
 
    當我拜訪完南迴協會再回到瀧溪站,副站長又告訴我,其實每個車站有一個中心標示位置,瀧溪站是K55+491,算是南迴鐵路(全長約98.2公里)的中心點,如果這裡撤站,那麼對於南迴鐵路的火車運行調度其實相當不利,經由他這麼一說我才注意到這個平常人不會看到的「數字」。他還分享,瀧溪站的前一站「多良」,那是一個視野非常好的車站,因為可以看到廣闊的太平洋,所以常常有人跑去拍照,但是沒有人管理反而很容易產生危險,他說如果台鐵可以結合小站在地的資源,或許可以活絡小站的使用度。
    因為有副站長的分享,我才了解瀧溪站的故事。我在想,「交通點」其實是連結在地人與外地人重要軌道,如果善用這樣的連結點不僅能活絡在地,也把在地的美好推展出去,就像今天我來到瀧溪站,是為了拜訪南迴協會,是因為徐超斌醫師的故事感動了我,所以我來到這裡。因此,換個角度思考,每個「車站」或「站牌」都有感動的故事在產生,如何透過故事讓「車站」或「站牌」被看見,或許是一條可行的路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