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旗山搭乘高雄客運9122公車預計前往台南,司機林先生是昨天載我從里港到旗山且因為有送他感謝小卡,因此他認識我,在我提行李上車時,他還親切的向我問候。
公車離開旗山不久,有個阿婆上車,她拿出一張紙上面寫明要在仁德鄉「仁義村」下車,林先生看到就跟阿婆說「到的時候會叫你」,可是阿婆聽不懂,原來她只會講客家話。這時候我就用客語跟阿婆說「下車」,然後用手比一下「你」的姿勢,會講「下車」這句客語是因為搭台北捷運時,它都會用客語報站名,因為「下車」這兩個字是每站必報,所以聽久了自然會講。
阿婆可能聽到我說客語「下車」,也理解我想幫助她,因此她很安心地坐下。這時候林先生就跟我說「吳小姐,你也會說客語喔!!」我說「只會講『下車』兩個字啦!!因為台北捷運都有用客語報站名,聽久了也會說」。他又說「很多客家人都會說幾句河洛話,像阿婆這種完全不會講的不多」我說「你們公車司機應該要開語言課,敎一些簡單的上下車對話,至少可以應付不同語言的乘客」司機先生沒有答腔。不過,我認為台灣是一個「移民的複語社會」,多語言發展是有助於文化的激盪與創新,可惜政府政策上並沒有在每個地方畫設「主要語言區」,如果可以把多語言與在地文化發展結合,對台灣的發展應該是很有幫助的。
當車子進入仁德,司機跟阿婆要單子,可是我們都不會講,只好用手比,請阿婆把單子拿出來,沒想到阿婆還看得懂!不過阿婆以為她要下車了,正準備下車,我趕快跟她用客語說「下車」,然後配上華語「沒有」,雖然是很奇怪的組合,不過阿婆聽得懂「沒有」,就繼續坐下來。沒多就,司機就跟阿婆說到了,我趕快拍拍阿婆用客語說「阿婆,下車」。看著她用緩慢的動作下車,我心裡想,不知道有沒有後輩來接她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